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福壽魚

由雄性尼羅種吳郭魚及雌性在來種吳郭魚(莫三比克種)雜交育成,由已故鄧火土所長命名,較其親代成長快、體型大。型態與尼羅吳郭魚極為相似,體型呈橢圓、側扁,背部輪廓隆起,體側具有條紋。不耐寒,低溫下容易凍傷死亡;廣鹽性魚類,在淡、海水中均能正常生活。

吳郭魚適應能力好、抗病力強、為雜食性,容易飼養且繁殖力高,一年四季皆有產。肉質嫩、無暗刺廣為消費者所接受,是台灣及世界性的主要淡水魚養殖魚種,肩負提供動物性蛋白質的重要角色。吳郭魚外觀類似海水鯛類,為慈鯛科口孵魚類,多數雌魚會將受精卵含在口中,不斷吸水使口中的卵保持滾動,以獲得充足的氧氣。孵化後1周內的魚苗游泳能力差,當魚苗在雌魚附近游動時,若受到驚擾,雌魚會將魚苗吸入口中予以保護,直到魚苗擁有健全游泳能力為止。孵卵及護幼時間約長達3周,期間內母魚無法攝食,可見其母愛的慈性光輝。

飼養注意事項:

1.放養魚苗前應注意事項:魚苗放養前,首先需整理池底、清除污泥、消毒殺菌,以防止疾病或寄生蟲寄生及清除池中之下雜魚,尤其是肉食性魚類,以防其捕食新放養的魚苗。養殖池整理後約一周就可以注水,使用現有的舊池水為佳,因為舊池水中含有較多量的浮游生物,可供魚苗早期攝食。此外,注入池水時,出水口要用細網過濾,防止下雜魚隨水流入養殖池。若無現成的舊池水,可直接注入乾淨的淡水至水深30~40公分處並使用細網過濾其他雜魚。此外,再添加有機或無機肥料,培養1周已產生適當藻類及動物性浮游生物,供魚苗攝食,當池水顏色轉為淺綠色後就可再注入淡水。

2.養殖池前段之管理:養殖密度為1甲、水深30~40公分的養殖池放養約5~6萬尾魚苗,6~7個月即可收成每尾約600克大小的魚。養殖初期首要的工作是,放養後的前兩天,魚苗可以養殖池中的動物性浮游生物及池邊的附著藻為食,之後則需要餵與人工餌料,並在投餌的同時進行訓餌。一旦訓餌有成,爾後投餌才能定量,可避免因過量投餌引起的水質惡變致使魚苗死亡造成損失。此外,亦可將鰻魚用的飼料攪拌成小團狀,以每日多次投餵為佳,投餌量以魚重的3~5%為限。投餌時要留意魚苗攝食的情況,如此才可掌握魚苗成長的狀況,並隨時應變做出適當的處理;若餌料在10~20分鐘之內即被攝食完畢,就得酌量添加餌料量。通常人工餌料之費用在養殖成本中所佔比例高達40~60%,為使餌料能被魚苗完全攝食並減少養殖成本支出,其投餵技術必須按照四定的原則,即在每日固定的時間、地點,投餵固定品質及數量的餌料,如此魚苗不但可在短時間內達到訓餌的目的,而且亦可提高飼料效率,促進魚苗成長並確保魚苗品質。

 

 

參考摘錄資料:

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(2008)。吳郭魚 168。水產試驗特刊 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。